“十二五”以來,我省在防沙治沙工作中努力做到“五個堅持”,不斷推動防沙治沙工作提速增效,總體上實現瞭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從擴展至縮減的歷史性轉變,防沙治沙工作邁上新臺階。
通過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和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國傢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試點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等國傢項目的實施,提高瞭防沙治沙建設成效。 “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防沙治沙面積37.13萬公頃,完成投資7.56億元。在共和、貴南、都蘭、海晏縣和格爾木市建設防沙治沙綜合示范區,投資1000萬元,完成治沙造林3.67萬畝。
依托柴達木盆地種植枸杞的區域優勢,大力發展枸杞等產業荃灣迷你倉價錢,建成德令哈、格爾木、諾木洪萬畝枸杞基地,經濟效益顯著,帶動瞭農民增收,實現瞭治沙、經濟效益雙贏。目前,全省枸杞種植面積達到43.95萬畝,種植區域從柴達木盆地擴展到共和盆地,呈現規模化、區域化發展趨勢。沙區枸杞產業的興起,促進瞭柴達木盆地經濟的發展,為治沙事業註入瞭新的活力。
明確防沙治沙工作實行政府負責制,建立瞭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制度。全省已設立封禁保護區8個,總面積達894.3萬畝。科學核定載畜量,實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科學利用,保護草地生態系統,防治草地退化沙化。
在治沙造林過程中,各地堅持實行“誰承包、誰治理,誰開發、誰受益,可以繼承、轉讓、拍賣,長期不變”的政策;提出“三放開”,即對造林綠化開發治理荒山、荒灘、荒沙的投資對象、投資渠道、投資形式放開荃灣迷你倉價錢,無論國傢、集體、個人都平等對待。
針對不同沙區特點,因地制宜,多措並舉,首次在柴達木盆地青藏鐵路沿線采用滴灌造林技術營造護路林127公裡,造林成活率95%以上。在共和盆地沙珠玉建設農田防護林體系,采用機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結合,灌溉造林與無灌溉條件下扦插、直播造林相結合的荒漠化防治模式,形成由封沙育草區、固沙試驗區、農田林網相結合的比較完整的防護體系。在貴南黃沙頭風沙前沿地段開展萬畝治沙造林,建立瞭6萬畝楊樹深栽造林治理示范區;在青海湖環湖地區采用人工草方格沙障固定流動沙地技術,改變風蝕下墊面後采用沙棘帶土坨植苗造林技術,固定流動沙地。經過治理,建成沙棘固沙林6萬餘畝,治理面積10萬畝,探索瞭一套高海拔地區沙化土地科學治理的模式,加快瞭防沙治沙進程。